歐洲標準中煙花標準最難統一
不同的通報機構(NodifiedBody)收費不同,對產品的分類也不同,我該相信哪一家?在CE(產品進入歐盟境內銷售的通行證)標準執行的過渡期,遇到類似的問題再正常不過了。10月23日,歐盟官員ClausBerend在煙花CE標準座談會上對代表企業提出的關于CE認證的問題進行了答復,他表示,歐盟獲知不同成員國的通報機構分類不同這一情況后,去年已就分類問題與通報機構展開討論,以后還將繼續就此問題與通報機構協調。

國際標準要比CE標準更嚴格?
國際煙標委秘書處秘書長黃茶香介紹了9月份在瀏陽召開的ISO/TC264第一次會議的成果,她特別提到這次會議邀請了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,便于企業以后更好地執行標準。
“企業會參與其中嗎?”ClausBerend追問道,他說,參加ISO/TC264第一次會議的代表們對會議結果很滿意,也非常期待參加各個工作組的工作,歐盟的同仁也愿意帶領一兩個工作組開展工作。
ClausBerend表示,歐洲可能會愿意采納國際標準。但是,對于歐盟內部來講,如果新的ISO標準不比CE標準更嚴格的話,他們可能不大會有興趣或動力來參與制定。他建議,國際煙標委秘書處可以就特定參數設定更切合實際的容差。
得知這一觀點,花炮業界人士在微博上展開了討論,兆豐煙花商貿有限公司瀏陽分公司經理宋海波認為,不是ISO/TC264制定的所有新標準都要比CE標準更嚴格;“如果國際標準比CE標準還嚴格,那么它的適應范圍就會比CE標準還窄。”國際煙花協會秘書長劉東輝說。
成員國標準統一化是努力的方向
有企業反映,CE號并不能在歐盟內部真正流動,就引線而言,有的國家要求一根,有的國家必須要兩根。
“歐盟各國有各自對CE標準的解釋。”ClausBerend認為,這些都是歐洲標準在執行的早期階段面臨的問題,“眾口難調,但統一化是我們的方向。”
歐盟委員會于2007年通過CE標準,在這之前歐洲各個國家都是執行各自的標準。CE標準還不是一步到位,一到三類標準的執行從2007年7月14日開始,而另一些標準要2013年以及2017年才能開始執行。所以才會出現過渡期既有歐盟標準,又有成員國標準。ClausBerend在其他化學品的監管過程中發現,各個標準中煙花標準是最難統一的,“各個國家由各自為戰到完全實現統一,需要一段時間。”
歐盟制定標準時應參照中國的經驗
“‘大地花開’這么簡單的產品,但通過率很低。”瀏陽市花炮局副局長葛光明說,對于旋轉煙花,檢測機構看到煙花不轉就認定為不過關,這不應該屬于CE檢測范圍,只是質量問題。
ClausBerend笑著說自己的一段經歷,他曾經買了一堆煙花回家放,結果一半沒有放出來,他認為,類似質量問題涉及到消費者對產品是否滿意,CE標準應該涉及。有企業直言煙花大多是手工制作,“制定標準不能閉門造車,歐盟制定標準時應參照中國的經驗。”ClausBerend來中國參觀煙花加工過程后,也體會到手工制作過程的不易,“產品不能符合標準要求一直是中國產品的弱點,通過參觀后才知道手工制作的難度大是主要原因。”
有企業也談到CE檢測成本高的問題,拿個CE號要很大的開支。ClausBerend認為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,歐盟內部通報機構已經和中國的機構比如商檢展開了合作,只是少數國家的通報機構是政府部門,比如德國,它不認同其他通報機構,堅持自己做檢測。
“能否在瀏陽多設置幾個辦事機構呢?”與會人員向ClausBerend投來期待的眼神。ClausBerend說,這個信息很重要,不過通報機構并不在歐盟委員會的管轄范圍,所以歐盟對于通報機構是否愿意設辦事機構沒什么影響。